Kaiyun最新官网

来源:Kaiyun最新官网 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19 20:49:10

产品详情

  这样的对话我们再熟悉不过,不知道从何时开始,理发店改名叫造型沙龙,店员沟通用上了对讲机,而理发师也有了一个洋气的名字——托尼。

  这个规模超过4000亿、公司数超过100万家、从业者至少2000万人的市场,愣是找不到一家上市公司,找不出一个全国人民都竖大拇指的品牌,甚至每次进理发店都像是一场“赌博”。

  01、“听不懂线万……直播间的人数在迅猛攀升,这不是哪个顶流网红的秀场,而是湖南怀化一个叫晓华的理发师在直播理发。

  有些赶来围观的托尼老师不服气,批评晓华30元的收费拉低了行业档次,“我们花了十年才把价格从20元提到200元,现在打回去了”。

  同时,理发师的流动性非常高,行业平均年流失率高达80%,优秀的理发师都会想独立开店,而顾客往往也是“客随人走”,

  但人心不足,蛇也要吞象,伴随行业发展,资本属性增强,小而美不能满足需要,于是开始滋生出第二种盈利模式——连锁扩张。

  连锁的初衷是复制扩大、做大做强,但理发是个高度依赖人的工作,采用这种模式同样要受制于人。怎么样摆脱人的束缚?不少连锁理发店把主意打在了消费者身上,拴住消费者,就是赢。

  所谓升单,就是提升顾客单次消费金额,回想一下你有没有如下经历:原本只是理个发,莫名其妙地做了烫染;原本只是洗个头,最后却架不住店员的软磨硬泡做了头皮养护,这种常见的套路就是升单。

  一些理发店会举行优惠活动吸引消费的人充值,从而快速回笼资金,然后开分店,分店继续推出优惠活动、继续吸纳预付款……

  这和房地产预售制有几分相似,地产商的房子还没盖,资金就已经回笼,理发店的服务还没提供,费用就已经收好,但地产有烂尾,理发有跑路。

  可以说这类理发店很早就掌握了预售制的精华,解决了复制缓慢的问题。如今,全国现存理发相关企业129.72万家,仅2023年就增加了17.23万家,这得益于高周转的扩张模式。

  有的门店甚至直接以跑路为最高目标,开业大促、办卡揽储、跑路走人,这三部曲总是在不断上演,留下的是消费的人的一地鸡毛。

  一言以蔽之,非标准化的服务行业复制缓慢,而资本却要求快速扩张,这就为竭泽而渔的短视思维找到了“正当借口”。

  理发行业由此出现两种门店:一种坚持初心,但很难做大;一种则迫于资本和盈利的需要,逐渐变了形。

  放眼全国上百万家理发店,你特别难找到巨头企业,在这个小散弱乱的市场里,诸如文峰、永琪、木北等连锁品牌,已经算是头部公司了。如果说上述一些热衷升单办卡的门店是青铜玩家,它们能够说是钻石玩家。

  当同行们还在为几百上千元的充值和消费的人“斗智斗勇”的时候,它们能把客单做到几万,甚至几十万,靠的就是一整套“高价升单体系”。

  “下危机”,目的是诱导其升单。做完面部皮肤护理后,如果顾客觉得效果一般,店员会告知是因为身体亚健康,长此以往可能会得癌症,*再做一个护理项目。

  这些项目里,甚至充斥着面相、命理、风水等玄学概念,顾客一旦感兴趣,就可以趁机推销经络穴位按摩、六合还阳术、十二生肖改运法等服务项目,或者售卖保健产品、医美产品,价格少则几百,多则数万。

  某种程度上,这类连锁理发店像一个缝合怪,缝合了美发、美容、按摩、养生,乃至命理。

  如果只是美丽,那就只有一个利润来源,而跨界到健康、长寿,甚至改善命运,就能够晋升到更高阶的利润区间,“高价升单体系”的秘密就在于此。

  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模式很多消费的人都避之不及,但门店却依然顾客盈门,这是为什么?

  某知名连锁品牌的高层在内部会议上表示:“我们要把目标放在那些40岁以上、有钱、住富人区的客户,如果剪头发60块钱都觉得贵的客户,可以舍掉。”

  中国市场足够大,总有人会买单,只要筛选出特定的小众人群,这就是个大生意。

  无论你身在哪个城市,你总能找到这种门店,店员在为你服务的时候,一定会试探性地打听你的住址、工作等,这其实都是在为升单做筛选。

  除了畸形的盈利模式,隐匿在这些连锁品牌背后的还有一套“速成”的培训体系,为其源源不断地输送“人才”。

  理发行业有两种培训体系,一种是实打实地教技术,需要学员投入时间成本,讲究慢工出细活。

  如果你在上午路过一些理发店门口,很容易看到店员们排列整齐、着装统一,做着夸张的早操动作,声嘶力竭地喊着口号,这本质是一种服从性测试。

  个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,为了获得认同,个体愿意抛弃是非,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。

  某些连锁美发品牌开办的学校会重点吸引那些出身贫苦、迫切希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,承诺学完包分配,年薪高达16万。

  但在整个培训内容中,理发技术只占一部分,教学重点是升单技巧,诸如:怎么样厚脸皮去磨客户;怎么样和顾客进行心理战;怎么样规避投诉风险。

  学员毕业后进入门店,就会发现原本承诺的高薪,并非唾手可得,而是和绩效挂钩。

  畸形的盈利模式和功利的培训体系,最终促使门店、理发师、消费者处于三角博弈之下,门店永远是得利者,而消费者永远在吃闷亏,理发师则夹在中间,要么同流合污,要么自谋生路。

  近年来,一个新趋势出现,很多消费者干脆连理发店都不去了,在网上看着教程自己剪。美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3年农历二月二前一周,理发工具类产品销量比去年同期猛增133%。

  各行各业都在进化,理发行业却在“返祖”。这背后是消费的人期待理发行业回归本质。

  物极必反,随着媒体曝光和监管加强,多家连锁品牌受到法律制裁,面临整改与罚款。很多坚守初心的从业者,也一直在积蓄力量,为理发行业的良性发展探索答案。

  快剪店的扩张不靠升单和办卡,而是把理发流程尽可能标准化、极简化,以此来降低门店成本、提高服务人次,以此来实现快速复制。

  当然,对于追求理发效果的顾客来说,快剪还满足不了个性化的需求,于是一些匠人理发师慢慢的受到青睐。

  这些匠人不愿竭泽而渔,希望为顾客提供更纯粹的服务,于是纷纷独立开店,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,维护了手艺人的尊严。

  同样靠手艺火遍全网的理发师小栗旬也慕名而来,面对镜头他激动道:“我做了14年的美发,还从来就没一位理发师让我有想去找她的冲动。”

  中国还有很多像晓华这样优秀的理发师,他们的理发店或许很难做大,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在消费的人一次次用脚投票的过程中,他们会凝聚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,让行业进入良性循环。